首页 > 清风苑 > 历史文化 正文

历史文化

读书要下真功夫

稿件来源:宁夏日报 发布时间: 2025-04-28 09:22:07

  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,读书是温润心灵、陶冶情操、完善自我的途径。一本好书籍,犹如一位好老师,是引导成长、答疑解惑的良师益友。

  现实生活中,有的人“叶公好龙”,购书如购物,不问出处,不看简介,不做甄别,购书、买书,回家后却束之高阁,视如弃物。有的人根本不读书,也不懂书,却喜欢“打肿脸充胖子”,花大价钱购一些专业性强、层次较高、理论深奥的书籍,以此“装饰门面”。读书其实是上下求索和追问的过程,也是一个寻找自我的过程,代表一个人成长的历程。

  真正的读书人,购书有独到的眼光,选择书籍基本遵循这一原则:能够给自己带来思想上的收获、知识上的充实、生活上的帮助、精神上的怡情。这样的书读起来就会沉醉其中,乐而忘忧。读深学透后,就能达到汉朝学问家郑玄所说的“举一纲而万目张,解一卷而众篇明”之境界。

  有的人读书不加选择,只讲数量不图质量,一味追求广而忽视了深,贪图杂而舍弃了精,算不上真正的读书之人。有的人读书三心二意,往往一本书看不到三五页就心猿意马、弃之一旁。有的人看书蜻蜓点水、浮光掠影,一本书前翻翻、后翻翻就失去耐心。一时心血来潮,又抽出另一本,原鼓旧锤,周而复始。有人看书不求甚解,一目十行,快速扫描,浅尝辄止,貌似读了不少书,却大都不知所云。

  有道是,读书没有“替身”,也无捷径可走,要想真正读有所获,不仅要坐得下来,还能静下心来,做到“心到、眼到、口到、笔到”,一字一句,一章一节,一本一册地读,全身心地投入。

  读书要讲究方式方法,坚持博精相兼原则,初读要广博,再读则求精,扩大知识面,越广越好,选择主攻点,越专越好。孔子韦编三绝、刘秀手不释卷、杜甫读书破万卷明确告诉人们:读书要百折不挠,孜孜以求,下真功夫、苦功夫、细功夫,即使“衣带渐宽”也“终不悔”,“人憔悴”也心甘情愿。

  有的人喜欢死读书、读死书,以偏概全,以点概面,凡事以自己读过的书看过的文章为真理和准则,常用书中的“死文字”,生搬硬套现实生活中的“活事例”,听不得杂音,容不下质疑,看似饱读诗书,实则经不起推敲,空有“满腹经纶”,属于典型的“书呆子”。

  古人云:尽信书则不如无书。读书一定要“开放地学,批判地用”,要坚持边读边想,反复琢磨,掩卷深思;要学会融会贯通,学用结合,学有所悟,用有所得,在学习和实践中领悟真谛。

  有的人把读书当作秀。不可否认,时下不少读书会、读书沙龙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正能量,但社会上也有少数哗众取宠、急功近利之人,本身对读书不感兴趣,却热衷于参加各类读书组织,其目的无非是摆个场景,拍照片、录视频,发朋友圈,看似轰轰烈烈,实则偏离了读书修身养性、崇德明善的本质,此乃典型的假读书。

  当才华撑不起梦想的时候,静下心来读书是唯一的出路。只有见人所未见,知人所不知,吃透书中的精髓,方可厚积薄发,提升境界。(师正伟)

>>><<<